其他
香港教師會

 簡介 會址 會史札記 宗旨 理事會 學術 鐸聲Chime 2020chime 運動會 康樂 其他 香港教師會入會表格 活動概況 最新資訊 運動會剪影 NewHorizon教育曙光

-Top-

-Top-

教育論壇

                                            燃點生命教育研討會前言

 

 

《燃點生命的教育》研討會,教師會、浸大及教師中心合辦,闡述生命教育的意義。

                                    (香港)(19/6/2010                                            

 

香港教師會「全港教師周年教學研究大會(2010)」,於2010619日假浸會大學逸夫校園永隆銀行商學大樓104室演講廳及各個課室進行,今年主題為《燃點生命的教育》。

本屆與香港浸會大學教育學系合辦,並由香港教育局贊助之“教師中心”予以資助。

 

楊家駿、李兆璋主禮,兩主題演講,五工作坊

 

大會由中華旅行社總經理楊家駿及浸大教育學系副系主任李兆璋博士主禮。研討會部份由香港教師會學術主任葉建源主持,會上共設有兩項主題演講和五個工作坊,分由學者、社會工作者和前綫校長及教師主持。

該會編印了有關生命教育的資料冊,並由兩位編者,包括葉建源學術主任和浸大教育學系副教授陳茂釗博士。在《資料冊》的“前言”中,簡單闡述了該會發起“燃點生命的教育的來龍去脉和意義,以下是該“前言”全文 : -----

 

高家裕會長提出,全體理事一致通過

 

          香港教師會每年都舉辦一次全港教師周年教學研討大會。在理事會商議

          2010年度的大會主題時,高家裕會長對近期教育界輕生事件的上升趨勢,非常

          感慨,提出以「生命教育」為本年度的大會主題,得到全體理事的共鳴和支持。

          其後,我們邀得香港浸會大學教育學系合作,共同籌辦這次研討大會。

             當我們著手籌備的時候,我們發現,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是誰都認同的,可是

          在真實的學校教育處境中,生命教育卻是在繁忙的上課下課之間最容易給遺忘了

          的。很多老師說:對,生命教育很重要,但我們沒時間!對,生命教育很重要,

          可是該怎麼做?現在流行「專科專教」,我從沒有主修過生命教育!

         還有老師問:我們老師自己呢?誰可以幫忙提高我們的生命力!

           一連串的感歎號和問號。

 讓生命更充實、更豐富、更有力量

              然而,我們也發現,還是有很多朋友在自己的崗位上鍥而不捨地努力。從高

          等院校到中小學到幼稚園,都找到有心人在做不同方面的嘗試,開展不同的教學

          計劃。他們各自在探討,如何使生命更充實,更豐富,更有力量。在他們手中,

          生命教育變成了激發潛能的正面信息。

            這些不斷努力的朋友,也就成為了研討大會的各位講者。

 不求一次過解决所有間題,提供讓同工躬自反思

              我們沒有幻想一次研討大會可以解決所有問題。這當中有體制性的問題,必

          須歸由制度解決;也有教育界的慣性問題,必須歸由每一位老師躬自反思。不過

          我們也發現,有些老師雖然關心,但苦於對於生命教育缺乏認識而無從入手。因

          此,我們想到編寫這本小冊子。

           由於籌備時間不多,這本小冊子遠遠不是一本完備的指南。它所遺漏的,一

          定比它所包含的多。但如果這本小冊子可以提供一些思考的線索,它的使命也就

          完成了。

           王國豪先生擔任執行編輯,香港教師中心提供贊助,使這個構思得以變成你

          手上的一本實實在在的小冊子。謹致以衷心的感謝!

-Top-

 

-Top-

最新《教育曙光》出版

香港教師會學報《教育曙光》”New Horizons in Education”的第56卷第二期(200810月)經已出版。

本期內容包括「研究專題」六篇與及「問題討論」兩篇。

六篇「研究專題」與兩篇「問題討論」。

前者包括胡文發(香港)的「香港接受職業教育學生的英語學習觀念」、J.R.Slate, C.H.Jones, K.Wiesman, J.Alexander, T.Saenz (美國)的「學校之使命宗旨與學校表現:一個混和研究調查」、以及萬幗芳、戴安顧特.美國)的「媒體和媒介素質教育在中美青少年中的作用」等之英文論文和許金鳳、龔文高(新加坡)的「新加坡學校中文教學評估的探究」、羅耀珍(香港)的「發展校本融合課程的挑戰」與劉永慈、蔣婉儀(香港)的「通過互動式的音樂課程提升幼兒的創意」等三篇中文論述。

後者則分別是薛俊鋒、張淑長(新加坡)的英文文稿「發展新加坡整體性華文教學與學習框架」,以及吳梓明(香港)的中文稿「教育的再思關顧心靈教育的芻議」。

投稿23獲刊8篇

今期共收到廿三篇來稿,經過雙重不記名的評審後,能夠接納而又趕及在出版前修正寄回稿件的只有8篇。來稿評審需時平均4.9個星期。作者和評審員主要來自澳洲、加拿大、日本、澳門、中國大陸、墨西哥、星加坡、南非、台灣、英國、美國和香港大、中、小、幼稚園的學者和教育工作者。

《教育曙光》由賀國強教授主編,黃景波博士和羅啟康校長分別恭羺すs輯和執行編輯,香港教育學院的陳俊傑先生恭蘁繾飭s委。

獲香港及外地廣泛學者、同工支持

本學報共有來自不同地區的16位學者恭蠐U問和16位執行委員,名單均載於「教育曙光」。對於本刊能長期出版並保持高水準及獲國際承認其學術地位,全賴各位顧問、作者、評審的支持與及編委、執委的超乎想像的辛勞工作。

「教育曙光」每年出版三次,其中一、二期為「一般論述」之印刷版,第三期為「學術專題」的電子版,讀者可在下列網址www.hkta1934.org.hk/newhorizon/ 免費瀏覽、投稿或訂閱,辦法亦詳載書內。

-Top-

敬請注意

本會舉辦之2008年第二十四屆「全港教師田徑運動大會」

改於1221(星期日),假灣仔運動場舉行。有關詳情稍後將於本會網頁內公佈,敬請留意。

 

會務簡訊

二零零八年六月十二日

1.         暑期旅遊

本會每年均舉辦暑假旅遊活動,今年之行程安排為台灣「澎湖、阿里山」6天團定於88日出發,團費為港幣HK$4,690.,另加機場稅及領隊費等合共HK$5,600,詳情及報名表,請參看附件。凡有興趣參加者,請填妥報名表連同劃線支票,抬頭「香港教師會」,於75日前寄交或親臨本會,以憑辦理。

2.            全港教師田徑運動大會

本會每年舉辦「全港教師田徑運動大會」,為教師提供課餘運動比賽,促進同工活力體能。今年2008年已是第二十四屆,擬於1214(星期日),假灣仔運動場舉行。有關詳情稍後將於本會網頁內公佈,敬請留意。

3.            戊子年春節聯歡大會

本年度會員春節聯歡暨敬老大會及第十一屆資深教師年資木鐸頒獎典禮,已於二零零八年三月八日(星期六)農曆二月初一日,假九龍彌敦道380號逸東酒店地庫「逸東軒」舉行;延開三十餘席,並備有豐富抽獎禮物,各與會嘉賓及教育同工都盡興而歸。

4.         週年研討會

本年研討會之主題為:「小班教學與教育質素」,已於四月十二日(星期六)

下午二時正,假香港浸會大學夏利萊博士演講廳舉行。

當日之主禮嘉賓為立法局教育事務委員會委員余若薇議員,並邀請得李孟正校長、鄧耀南校長、葉建源校長分別擔任主講嘉賓;政策研討嘉賓有黃詩麗校長、陳茂釗博士及李建文老師等。

當日參與之學者及教師近三百人,擠滿了整個演講廳,並積極參與整個研討過程,期間討論氣氛熾熱,為教育界同工提供了優質的交流平台。

5.         教育曙光

每年出版二期的《教育曙光》學報,本年度第56期第1卷已於5月出版,內容以促進專業發展與教學實踐為宗旨,每期均刊登具實踐和研究價值的文章。文章範疇包括專題探討本港當前教育問題的剖析、教學、輔導及學校行政的研究,教育新趨勢和新意念的介紹等。歡迎各教師、學校行政人員、輔導工作者、教育學者及研究人員投稿及訂購,訂購表格可於本會網頁www.hktalhk.edu.hk/hkta下載。

本港訂閱優惠價:    個人         HK$120.      (兩期印刷版)

                     學校/機構        HK$240.      (兩期印刷版)

*   *   *   *   *

-Top-

香港教師會就可風中學林幸康老師不幸去世而表達哀悼

及對香港教育結構存在嚴重問題與政策不當之聲明

 

一、      香港教師會對可風中學林幸康老師因不堪工作壓力而跳樓身亡,深表震驚與哀痛,特別是林老師是一位資深、負責、對教育熱誠,一直對其學校及學生盡心服務與教導,並對教育事功深具貢獻之典範教師。林老師之逝世,不僅是該校的損失,也是教育界的損失,既是林老師本人的不幸,其實也反映了目前香港教育工作者的悲哀。

 

二、      本會除致函可風中學伍瑞球校長表達同人對林老師遺屬及該校員生慰問之意外,並希望林夫人、老師們及同學們堅強起來,渡過此一艱難時刻。

 

三、      雖然我們過去已一再向教育當局表達,我們就香港教育上之各個環節之意見,以紓緩教師的壓力和同學們的壓力,但當局始終欠積極及明確之反應,以至教師工作環境愈形惡劣,形同水深火熱。教師們身陷精神情緒問題之嚴重,為各行各業之冠;其不堪壓力而自我了結的情況,絕不為奇。

 

四、      我們認為林老師的不幸非孤立的個人事件,也不獨是其所任職學校的問題,而是整個教育生態與教育當局錯誤政策所造成的必然結果。如果當局不急速改弦易轍,變更管治方式,則悲劇只會一再發生。

 

五、      在教育全面普及的情形下,所有各種情形、賢愚不肖的適齡學童均依法在校中就讀,這固然是文明社會的每一個人應有的權利,亦為社會避免隔代貧窮的不二法門。但學校課程的設置、成績評核的方法、以至學生的出路等,仍是數十年來如一日,以致學生之中不少學業問題以及行為問題之多,均是前所未有。

 

六、      現時每班人數30多40,教師教節接近30節,教師要備課、擔任沉重的課務、批改作業、考試出題、輔導學生課外活動,以及許許多多行政上、程序上的 瑣事,加上為適應當局要求而不時進修,以致所有教育同工,無不身心疲憊、健康日壞、情緒低下。當局不思紓減教師工作量,以提高教育質素,反而管治日繁、外評內評,又要教師進修,以致百上加斤,慘不堪言。(本來教師進修乃屬好事,但在此工作壓力之下再要進修,不是使身心更受摧殘?)

 

七、      教育當局完全不理解學校實際情況、對前線工作者缺乏了解、欠同情心、政令繁多,而且朝令夕改,使學校疲於奔命,教師朝夕惶恐。當局沒有好好引導社會、家長及學生去尊重教師,俾教師們能在舒暢融洽之下去施教;遇有教育工作者對當局意見有所反映或建議時,即視其為好逸惡勞,並向社會誤導謂教師水準低落、甚至誤人子弟。這種身為教育主管而不去為其屬下工作者設法改善工作環境,反而與之對立,其情形實世間所無。

 

八、      本會除要求當局改革課程及評核方式等之外,更要求當局減低每班人數,特別是減少教師每周所教節數與課程單元,俾能有更多時間對學生指導及進修,以提升教育質素。

 

九、      現時學校及教師壓力的其中一個來源,是由於出生率下降,學生減少,這正是一個匡正過去教師學生比率偏低及教師教節過高的機會,但當局卻反其道而行,絲毫不減教師節數與欠缺推行小班教學的誠意,反而收縮班級,殺校或收縮學校,致令教師們深具危機感,朝不保夕,情緒低落。學校之間充滿惡性競爭,教師被迫在繁忙工作之餘,多兼負很多只求量的表現但無助於教學效果的其他工作。追源究始,實為在面對香港社會變遷、人口縮減之時,教育當局卻採取了與改善質素相反的錯誤方向。

 

十、      香港教師會認為:當局本身應該真誠地尊重教育工作者,正確地引導社會大眾及家長,紓減教師壓力,並立即開始分期逐步減低教師任教節數,及多了解教師的工作量與工作情形,俾教師們能在提升教育質素上提供更大的貢獻。

 

   最後,我們強調:只有全面地信任教育工作者;真誠地尊重教育工作者,並對教育專業作合理要求;教育才有可能提升、社會才有更佳發展。這是教育當局所應建立起的正確認識。

 

香港教師會

2006年1月5日

-Top-

致:香港特別行政區

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教授

 敬啟者:

 

  驚聞梨本樹可風中學林幸康老師不幸身亡,同人等均深感震驚與哀傷。經過了解,林老師是一位資深、負責、具專業水準與精神,並對學校、學生深具愛心與幫助之典範教師,其是次不幸身故,非關個人因素,實為工作上不堪壓力所致。

 

而其壓力之來源,並非因其任職學校之個別特殊情形,而是整個教育領域上普遍存在之工作及課務過於繁重、管治文化過於細緻所形成之對教師過份要求之因素所致。

 

在過去,本會已因在普及教育下,學生水準低下、紀律問題嚴重,而課程設置、考核方式幾乎數十年來如一日,教師要面對如斯教學環境、每周仍要擔負接近30節,故本會過去已一再向 閣下及貴局表達,應趁目下學生人數減少之時,減低每班人數及教師教節,並改變管治文化,無需在太多的行政及程序性事務上過於繁瑣地監管,並不應因經費預算而不合理地殺校縮班,致造成學校與教師們終日惶恐,彼此間進行對教育功能全無作用之惡性競爭。

 

無奈 貴局對本會所提出之意見,始終欠明確及積極的反應,本會為此深以遺憾。

 

對於此次林幸康老師之不幸事故,同人等認為並非林老師個人之獨立事件,實為現時教育界中普遍存在之情緒低落,甚至抑鬱、恐懼情況的一種反映;非獨林老師或其學校本身之不幸,實為整個教育界與同工們之共同悲哀。

 

由於感同身受,心有所危,加以對本港教育之無限關懷與期望,因而作成“緊急聲明”,再次重申本會立場,並再向 閣下及貴局奉陳。以期怵於教育同工之感受與處境,速速改弦更張,俾香港教育素質及同工、同學能有所改善,則香港幸甚、教育界幸甚。尚祈俯察,不勝企盼之至。

 

謹此 敬頌

時祺

                             會長 高家裕 謹啟

                    

附:香港教師會就可風中學林幸康老師不幸去世而表達哀悼

及對香港教育結構存在嚴重問題與政策不當之聲明

 

二零零六年一月五日

-Top-

我們對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有關教育方面的期望

香港教師會立場書

 

(壹)    前言

在本港社會、政、經發展而產生之教育改革,正面臨一重要時刻,涉及問題及層面極多,而各方各面的持份者,所面對的問題亦至為複雜。我們教育同工一方面感到需要投入、需要與整體社會及教育當局配合;另一方面又覺得在決策及擬進行的改變上存在不少問題,而致終身努力、孜孜不斷地投身教育工作,對香港提供重大貢獻的教育同工,卻因一些錯誤的決策而使同工們飽受誤解、摧殘與及不公平對待。

 

(貳)    當前教育上不合理及令人擔心的情況

我們注意到李局長自履任後,為改善本港教育問題而馬不停蹄,與各教育組織、辦學團體以及個別相關人士商談,甚至激辯;教統局總部以至分區上的官員,不停地進行各種對學校的管治及協助,但所得成果,正面的並不彰顯,而負面的嚴重情況,卻令人震驚與沮喪。

        大致而言,犖犖大者,包括:

(一)    社會大眾對學校及教師們存在的印象多為程度不夠、不負責任、怕辛勞,怕“冇得撈”(請恕用這俗語),而這些印象之來源,每每來自當有問題存在、當局面對業者的不同的意見時,往往採取訴諸輿論方式,並在有意無意的表態中造成了不良效果。

(二)    近年來,當局可能有感於其責任及要向社會交待,以及欲求有所改善,於是對學校管治的方式層出不窮,其原意雖無可厚非,但卻造成教育工作者的極度工作負荷以及精神壓力,這些都是世上少見的,因而整個教育界怨聲載道,主管者完全不能體會前線工作者的工作環境;所有教師均面臨極大壓力,而不少比例上的教師,更處於精神衰弱,乃至崩潰狀態。

(三)    教育當局為了配合政府削減財赤,全面檢討教育資源的配置,這在教統局作為政府部門方面是應有之義;教育環節是社會整體一部份,更應予以配合,同時也難免於受影響,但教育是社會未來發展之所寄,其對經費的削減,不應如其他公營部門的一刀切。

我們注意到香港教育經費的支出,在比例上其實不少於世界其他各地,亦注意到香港教育經費連年亦屢有增加,局長及教育官員亦一再表示為了改善香港教育,反而會不斷增加資源。

       但實情是:我們卻見到:

1.      在高等教育上歷年投入了龐大比例的資源,但其產出卻並不太成比例,例如研究成果及技術轉移作工商文化用途並不太多。

2.      學生不少課程的程度,被指為每下愈況(如語文程度,思考邏輯能力及通識)

3.      當局一直銳意為教師提供各類培訓機會,但對教師而言,反而是工作及精神上的百上加斤。

4.      在人口增長放緩及遷移下,有數十間學校相繼因收生未達標準而需要關閉,不少地區的中學,也因學生下降而需要縮班及形成所謂“超額”教師,以至有多至以千數的教師面臨被迫離開其工作崗位,不僅家庭生活會面臨困境,其失去了一直獻身及極具熱忱的工作,才是最大問題。

5.      為了改善教育,當局在教育語文政策、課程改革、學制改革等方面,年來提出了多項重大改革,但除“3+3+4”學制可以有較多共識外,其餘各項,爭論不休,以至造成教育界中整個環境沸沸騰騰。

 

() 造成教育困境的原因和香港教師會對此的強烈建議及要求

    對於上述情況,香港教師會認為其原因主要在於:

(一)    當局未能認真了解、體諒老師的工作苦況,我們認為當局應虛心檢討對學校的管治方式,並停止向外界發出對教師的負面訊息。例如:

(1)    教師程度不足,(特別是語文方面──請當局檢討其對教師所實施的考核方式及內容是否合理。)

(2)    絕大部份老師均盡心盡力,只有極少數老師偶然出錯,對於出錯老師應向其協助,並理解“老師也是人”,讓社會上對老師只作正常而合理的要求;進一步而言,對於萬千努力教師的成果,當局應廣為宣傳,建立正面觀念,以增加教育的效果。

(二)    正本清源,必須減少教師的工作量,讓其有足夠時間對同學進行輔導,進修及充實知識,能有充份休息,以保持良好的健康及精神狀態。

(1)    現時每一教師擔任近30節課,這是絕對不合理的負荷,也是全球絕大部份地區少有的。試想,他們怎有足夠時間備課、批改作業及進修?所以,我們強烈建議,每一教師分階段逐步降低至25、最後是20教節。

(2)    減少中小學每班人數,我們不強調“小班教學”這名詞,但現時中學每班人數近40名,小學每班35名,委實是太多,施教效果難於達到。特別是在普及教育之下,班中學生程度參差極大,有問題的學生特多,這麼多的人數,叫教師怎樣施教及能夠有理想的效果?很遺憾的,香港教師會在2003514日向教統局建議將中學每班人數向小學看齊,並在小學逐步減低學生人數的建議時卻沒有獲得回應。在此,我們除了表示遺憾外,並強烈要求當局在下一財政年度開始,正式落實減少教師節數及每班學生人數。

(3)    扶貧與教育資源問題:我們同意政府施政的理念,要消除隔代貧窮及為貧苦家庭子弟提供多一些教師比例,但這不應與我們一貫的要求減少節數及每班學生人數混為一談,因為這是改善教育質素的合理及正常做法,因扶貧而減少每班人數、紓緩了學生人數下降所間接造成的超額教師(只是表面上超額),不過是一種附帶的效應。

(三)    紓緩教師的非學務上的工作壓力。

(1)    減少中央式的管治及考核所造成的壓力對於目前對教育領域的管治文化,無論是主管者抑或學校方面,均多如牛毛,上下皆無限辛苦。因此,本會呼籲當局應該對辦學及教學者的能力及心意具有信心,減少程序性的管治,以免教統局人員及教學人員均愈做愈辛苦,特別是那些所謂“正增值”、“負增值”的考核,雖定了一些客觀標準,但表面上的數據,能否代表真正實質,實在令人懷疑。加以這種方式,不僅增加了學校的大量工作,而且競相養成形式主義的惡習。

(2)    增加學校中的助理人員讓其在輔導、訓育及課外活動等方面,協助相關老師,特別是減少老師的程序性及檯面性工作,讓其有更多時間去備課,與同學作深入了解,及讓其本身對社會能有更多認識。

(四)    具體的對各項教育問題的建議

本會前曾分別向教統局提出了“高中及高等教育學制改革諮詢文件的意見”及“本會對檢討<中學教學語言及中一派位機制>諮詢文件的回應,對有關問題,包括:

(1)    課程改革的期間、內容

(2)    3+3+4”學制

(3)    通識教育科目之設置(包括內容、單元及教師比例)

(4)    多元化課程(包裝職業導向課程)

(5)    在班級中及通識教育實施中的老師學生比例

(6)    教師培訓

(7)    校本評核

(8)    教學語言的實施及比例

(9)    英中、中中的問題及“轉車”機制

(10)中一派位機制,包括:分組制度,自行收生比例,用以調整組別的呈分試等。

(見附呈文件)

        在總的來說,我們認為:

(1)    在大專教育上:

A.     削減大學經費、鼓勵大學向外捐款及略增學生學費的同時,應要考慮:

a.       是否影響高等教育質素

b.      在大學中經費運用是否已完全適合?是否能確保沒有浪費?研究成果是否與投入資源掛u,及有價值的研究又能否獲得充份經費?

B.     大學教育除負起科研及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配合外,並要確保香港中、小、幼教育能有充足具水準的教師來源,因此我們強烈要求除大學設有教育學院外,並繼續保持教育學院的功能,甚而將之提升至大學的水平,以配合教育改革中能培訓相關的人才。

C.     為了提供更多培養高等教育程度學生的機會,以及減輕公營環節對這方面的負擔,政府應釐定鼓勵及協助私人辦學團體興辦大專教育的政策及具體辦法。

(2)    在中小學及幼稚園教育上

A.     本會強烈要求減少中小學每班人數及教師節數,其理由已如上述。

B.     停止對小一收生不足23名的小學的殺校措施,特別是因社區變遷而人數減少的學校,可與附近學校合併,但老師仍應保持任用或由教統局作轉職安排。

C.     盡管有關殺校的官司,經由法院判決教統局得直,但我們仍認為教統局不應因一間學校收生不足23人就勒令其停辦小一,收生不足23人,不一定是其辦理成績欠佳,往往有茖銗L因素,鮮魚行學校被批准復辦小一後,證明其仍屬受歡迎。若教統局據法庭判決而繼續殺校,是一種對教育的暴君行為。

D.     對於任何中小學教師,若非由本身有任何過錯,只是縮班關係而產生的超額教師,政府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應該負起轉職安排,轉至其他學校或其他政府或志願機構工作。

E.      通識教育問題的原則及實施上雖仍有待商榷和改善之處頗多,但可以之作為加強學生了解社會的途徑,只是必修與選修問題、單元的數量問題、實施時的教師與學生比例問題等,均應慎重處理。

F.      學生欠缺通識固然是問題,但老師欠缺通識才是最大的問題,而教師對社會認識不夠,除部份是出於一些教師本身的取態外,最大的原因之一,是教師工作過於繁忙,根本欠缺時間去新增社會之認識。

        我們認為最好的通識教育是具有通識能力的老師,在其教學與平日接觸中,為學生介紹有關社會之各種概況。

G.     職業取向課程,雖有價值,但萬變不離其宗,教育主流應以基本學識和人格培養、人際相處等技能為主。

H.     學前教育重要性不亞於中小學,但過去當局在這方面撥出的資源太少,政府應加強對幼師的培訓和租金的支援,不可因為學生人數未達一個水平便取消其租金津貼,這無疑是對幼稚園落井下石,本會呼籲政府改變這種做法。本會同時要求當局對幼稚園提供財政支援,以改善其教學設施及人力資源。

I.        我們對於部份需要特殊照顧的學生、智障傷健、情緒特殊、行為上有問題等等的學生的教導甚感關注,我們認為當局不應一刀切地推行所謂“融合教育”,應該按個別情形處理,並且增撥更多資源,否則,不僅難於改善對上述學童的培育,也容易影響一般學生的教育效果及增加教師的負荷。

 

() 結論

      教育問題千頭萬緒,但歸根到底,是要因應不同時期,進行適度改革,但改革必須深思熟慮,不能朝令夕改,更不應在條件未成熟時便倉卒提出,並在提出之後,稍遇阻力,便又砢矰ㄚe。若果改革經深思熟慮,經可行性研究,則一經推出,便應勇往直前,即孟子所謂:雖千萬人吾往矣!

      但改革之方向,必須在於紓減教師的壓力,紓減學生的壓力,讓教師有充裕的時間進行備課,與學生直接接觸、進行身教,並使他們有時間進修,不斷充實自己,與時俱進,使師生均在祥和、歡樂及有空間之下發揮潛能。

      所以,我們再次嚴正呼籲,當局在制定來年之預算及施政方針時,須要具體擬定落實分期減少教師節數及對學生考核方式多元化的方案。讓其在現時傳統學科水平之外的其他才能也得以被承認,使他們能夠納入有“成就的學生”之列,讓人才得以發揮,並從而減少學生行為上的問題。

      另一方面,本會嚴正呼籲當局應對辦學團體及學校下放權力,減少程序性的管治,以免增加教統局官員及學校行政人員的不必要工作量,因此舉會使教師百上加斤,而使教育工作者精神崩潰。

      總之要將香港教育從新推上上升軌道,發揮教育效能,正本清源,是讓學校的教育工作人員憑他們的熱誠、良心及專業學識與經驗去培育下一代,不必要在監視之下,並由不是前線的人員,僅在辦公室內,虛構種種方式去“監督”教師們工作,何苦來哉?能夠有效用嗎?

 

如有查詢,請聯絡本會會長高家裕教授(電話:2367-3420 / 9070-5050)或教育及社會政策主任李少鶴校長(電話:2727-3200 / 9141-1018)

-Top-

 

《本會對縮班超額教師立場》

各位教育界同工:

() 聲明

1.         政府對教育人力資源應有長遠的規劃,對縮班超額教師問題,應義無反顧,一力承擔。

2.         任何以減省開支為理由,而導致倉卒縮班裁員的行動,均不能接受,當局應早謀對策,決不能任意推行,更不能推卸責任,由辦學團體獨力支撐。

 

() 建議

1.         中學縮班裁員,通知突然,更因去留原則未定而引致人心惶惶,士氣低落。建議凍結一年,放緩處理,至二00四年九月始考慮逐步落實。

2.         中學班額,應與現時小學相同,以三十五人為原則,力求公平,減少學校壓力,消除負面情緒。

3.         小學應及早全面推行「小班教學」,既可減少超額教師,亦能提升教學質素。

4.         「遲來先走」決定超額教師之去留模式,行之有年,暫時應予保留,但長遠而言,應引入考績元素,建立完善合理的制度。

 

香港教師會 會長 黃志坤 謹啟

二00三年五月十四日

   

Rm. A 7/F., National Court, 242 Nathan Rd., Kowloon, H.K. Phone 2367-3420, 2368-2145  Fax: 2722-4813

E-mail : hkta1934@netvigator.com    Website : http://www.hktalhk.edu.hk/hkta

A

-Top-

 

3RD SECTOR CPU STUDY

      INTERVIEW QUESTIONS FOR THE TRADE, INDUSTRY, BUSINESS AND

TRADE UNION SECTOR

18-10-2002

 

香港教師會對中央政策組問卷之回應

 

( 一)使命和活動

1.1香港教師會的使命:爭取改善教師的待遇與權益,提升本港的教育制度及鼓勵教師參與。另參與辦學,以普及本港教育。本會為香港教師職工會最早之辦學團體,本會所辦之學校計有:

     (1) 香港教師會李興貴中學

      (2) 香港教師會夜中學

(3) 香港教師會煙園馮和順小學

(4) 香港教師會和順光彩小學

1.2本組織的主要活動包括:週年教學研究大會(每年十一月),全港教師陸運會(每年五/六月),每年春節聯歡宴會(每年二/三月)。

 (a) 教學研究大會,每年就當前最重要及大眾所關心之教學上的問題進行研討,除請教統局及教署高層與及專家作主題演講外,並分由不同學者先進同工講述心得與理論,供同工分享,並由同工們交流。

(b) 每年主辦之教師田徑運動大會為本港學界及田徑界之大事之一,香港田徑總會在人力上全力予以支援,因其具有兩大意義:

i.讓全港教師同工有機會在運動場上交流,提升其精神健康。

ii.教師參與運動會,可予學生以模範作用,因其健康、活力、競爭精

神的正面形象,增加學生對教師的尊敬。

香港田徑總會,承認教師田徑大會的紀錄是香港田徑正式紀錄之一。

1.3本組織的其他活動包括往國內外的教育考察團,中港台澳兩岸四地區教育

研討會等;並經常舉辦香港教師會會員書畫展。

1.4這些活動的作用、能將不同地區的先進經驗學習及加以應用,並將本港經驗與其他地區分享。

(二)財政

2.1本組織的主要政收入,來自股息,產業租金及會員會費,以前者佔較大比

重。

2.2本組織現在面對的困難:主要是財政問題。自1994年接辦香港教師會李興

貴中學付出近500萬經費,造成沈重負荷,且仍須為未來之理想拓展,繼續努力,以求達標。

2.3目前財政來源感到困難,主要是因為近期股息及租金均有下跌趨勢,所以

出現財政困難。

2.4對於改善財政來源的問題:本會正在考慮增加收入之途徑,包括考慮物色更

多贊助人捐助本會的活動經費。

2.5建議當局應在財政方面多支持教育團體,以舉辦更多有意義的活動。

 

(三)員工/管理

3.1本會的行政架構:

(a) 本會設會長一名、副會長二名、總秘書一名、副總秘書一名、總司庫一名、副總司庫一名、福利主任一名、學術主任一名、康樂主任一名、聯絡主任一名、服務主任一名,均由一人一票直選產生,每職位連選得連任,每屆兩年,最多只限連任三屆。另有大專組、資助中學組、資助小學組、私立學校組及幼稚園組,每組設主席及秘書各一名,由每組會員直選產生。以上均為兼職。會所另設有全職秘書一名及工友一名,負責管理會所及日常會務。

       本會會員分為活躍及非活躍兩種,而本會之服務對象為廣大的教育同工。

(b) 本會的週年聚會為“春節會員聯歡宴會”於每年二/三月舉行,歡迎全港教師(會員及非會員)參加,筵開數十席。來年“春節聯歡”經定於二零零三年三月七日假尖沙咀喜來登酒店舉行。至於定期出版會報名“教育曙光”是一本具有崇高學術地位的教學理論刊物,於每年十一月間出版,除送交本會會員外,亦寄發全港大專及中小學幼稚園供教師參攷。

   3.2 (a) 每年舉行會員大會(改選則每兩年一屆),在大會上、會員會有提案,提議由教師會向當局提出應興應革意見。

(b) 每年教學研究大會除供會員交流經驗外,並為同工提供就當年最重要的

教育問題進行研討,俾能改善教學技巧及提升精神。

3.3本會設有自置會所,辦公室設施及環境尚算不錯。

3.4本會一向均鼓勵員工參加教育署或勞工署舉辦的員工培訓計劃。

3.5本會每年的教學研究大會,春節聯歡宴會及全港教師田徑陸運會均有大量義工參與,成效不錯。

3.6本會認為通過鼓勵員工進修,可以改進現時員工的質素及管理。

 

(四)政府政策

4.1本會認為政府政策經過諮詢定稿後,應該堅決推行,不應因為某小部份人士的反對,特別是那些職業示威者的阻礙而朝令夕改,引致政府威信盡失,而一向對政府政策支持的團體(如本會)亦無所適從。目前潮流趨向於反政府,反建制才能夠吸引傳媒的注意,而沉默的大多數市民的意見卻被忽略,希望政府能夠重視本會的意見,多與本會溝通,使更多教育工作者的親身體驗,能夠下情上達。

4.2由於本會一向處事低調,不以街頭鬥爭方式表達意見,因此似乎不為當局重視,實質本會會員一向熱心參與社會、經濟及教育之服務,如:

(a) 本會會員曾參與立法局、市政局(已撤消)及區議會之選舉頗多,以便對教育及公共事務能結合服務。

(b) 本會曾向布政司就立法局議席及組織問題請願,並就爭取資深教師公積金與大學看齊,向兩局爭取,並獲致成功。

(c)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草時,本會當任會長出任諮詢委員,就文化教育及政制等問題,提供積極貢獻。

(d) 本會首屆田徑大會,曾擬邀請港督尤德爵士主持典禮,尤德爵士逝世時本會為首個向港督夫人致唁團體,尤德爵士追思會上,本會會長亦為極少數被邀出席儀式者之一。

(e) 本會會員經常就教育及其他各種本港公務,主動向當局條陳意見。

所以有關方面不應以本會低調而認為不必畏懼或無需重視。作為對本港具有歸屬感及使命感的本會,極希望能夠更積極投入有關的諮詢工作。

 本會對於本會人員、未被委為教統會委員或教委會委員,深感不滿(儘管被委成員均以個人身份)

4.3本會未有與政府進行定期聚會,因此,本會認為實有建立此聯繫的必要。

 

(五)公眾意識

5.1公眾對本會雖有認識,但仍嫌不足,原因在於本會較少就激烈問題作激烈手段之訴求。故傳媒亦較少予以報導。另一方面,本會之主要成員未有委任為較重要諮詢組織成員,故在公眾發言的份量上不足,未能為傳媒所重視。因此這種不平衡的情形,實應由當局主動改變,以改正這種不均衡的局面。

5.2本會在活動宣傳方面,主要以通告形式寄往本港所有學校,但是否通傳或張貼於佈告板上,全賴校方的決定。但從參加本會舉辦的全港教師田徑陸運會的廣泛性,獲知有關消息的教師亦不少,有很多甚至每年都參與。

5.3本會認為如果民政事務局及教育署能夠協助將本會活動通告轉送全港各校及張貼於各區民政署,將有助推廣及提升活動對公眾的宣傳。

 

(六)在香港經濟及社會中的角色

6.1本會成立於1934年,為本港歷史最悠久的教師職工團體,一向以爭取及改善教師的待遇與權益,提升本港教育制度,提出建設性的建議為己任。本港資助學校教師的公積金制度,原本為由政府劃一提供5%,後經本會爭取,建議提高至首105%10-1510%15年以上15%,獲當時兩局議員簡悅強爵士支持而獲得落實執行,實為本會對教育界的最大貢獻。

6.2本會經常與教育界其他團體如教育專業人員協會,資助小學校長會,津貼中學議會,津貼小學議會,政府教育人員職工會等均有聯絡,並經常合辦及參與各教育活動。

6.3本會為非牟利的職工團體,所有理事都是義務工作,為達致本會的使命及理想而努力,本港的第三類組織(非政府、非牟利)都具有不用的使命及理想,為本港作出不同的貢獻。

6.4本會的工作價值在聯絡具有共同理想的教育工作者,為本港的教育提出建設性的建議,為改善本港教育作出貢獻。

-Top-